不能出游的日子里,来晒晒私藏实拍,你曾去过哪儿?可曾有故事?
一夜的春雨,滋润着陇原大地,晨练五公里,到了久违的南湖公园,被告知疫情期间,迎客早八晚六,只能原路返回,午休后再浪,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喧嚣,游客稀少,是人能静心的观赏,南湖公园优美景色,亭台楼阁,水中到影,老人带着学步的孙孙逗鹅,情侣结伴游湖亲热,在这特殊时期,享受雁滩的美丽景色,是人心神愉快,相信疫情过后,明天的南湖会更好更美丽。
早上好☕️☕️🙏🙏🙏
我目前已到过中国所有的省份及20多个国家,最令人难忘的是第一次近距离观赏冰川带给我的震憾!
冰河湖也叫杰古沙龙湖,位于瓦特纳冰川南端,是冰岛最大、最著名的冰河湖,湖底深达200米,也是冰岛第二大深湖,很多形状各异的淡蓝色的冰块漂浮于湖面。
提前在网上以300多元人民币的价格预订了水陆两栖船,乘坐水陆两栖船观赏形态各异的浮冰是来冰岛旅游不可错过的体验。
雪山晶莹,湖水澄澈,海豹悠闲自在,一切如同仙境……
这一刻,纯粹,宁静,美好!
看完美景去宾馆路上,租的车爆胎了,一行人折腾了好久才换好,小波折没有影响好心情。
这是去年陪85岁老母回故乡山东莒南祭扫外祖父墓时拍摄的。外祖父牺牲于一九四一年农历中秋节的一次对日军、汉奸作战中。母亲年事已高,每年仍念念不忘回乡祭拜自己的父亲,此心感动天地!
天天村里转悠,有时去地里放风筝,有时在院子里打羽毛球,不知不觉这样的日子在老家呆了一个多月。
以前从来没有在老家这么久过,天天陪公婆说话,陪孩子放风筝,陪老公打球,有时赶上老公值班看村里的大门就可以趁机回趟娘家,陪自己的父母说说话。
慢悠悠的日子慢悠悠的过,每天都庆幸自己的家人健康自己的老家没有新增病历,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我来介绍一个有趣的地方,估计很多朋友都没有去过,那就是酒厂的储酒山洞!
19年有机会和朋友一起参观了河南赊店酒厂,酒厂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赊店白酒的生产过程,从发酵、蒸馏、存储到调酒、检验、包装全过程。经常喝酒但这是首次参观白酒的制作过程,受益匪浅十分有趣,今天分享给大家。
1. 酒厂窖池,酿酒的粮食加上酒曲就在这些巨大的池子里发酵。
2. 发酵出来的原浆酒,酒精度70度左右。
3. 酒厂储存调制好的白酒的山洞,位于地下几十米,这里可以保持温度恒温恒湿,有利于白酒的二次发酵。每个陶罐可以存储一吨白酒。
4. 酒厂工作人员邀请品尝还在沉睡中的白酒。
这样的旅游是否有趣难忘呢?朋友们?
第一次干农活有什么感受?
俗话说得好:“地里活儿,不用学,别人咋着,我咋着”,就是说农家活儿,很简单,但是,没干过的人,第一次上手还是受不了的!
本人90年的,小时候也下过地干活,但是,都是在玩!大了之后,有一次回老家,去玉米地里面收玉米。虽然是下午四五点了,但是,当时天还比较热,待在地里又热又刺挠。在加上没干过农活儿,所以特别……也不能说累,就是各种不适应吧!
我是一个农村的人。我小时候在我们家是最小的一个。我上面有两个姐姐哥哥和弟弟都没有。所以有先人就看不起我们。因为我小时候我们家里很穷的。最后我爸爸在家买了一头大马。那时候犁地什么的都用大马。慢慢的我们家就好多了。好多人都找我爸去帮别人犁地去有时候就给一点钱有时候就不给就让我爸爸上他们家里吃一顿饭就可以了。那时候我最小没一次我爸要是上别人家吃饭去都带上我。因为老话说的好大的生,老的骄所以我爸老带上我去别人家去吃饭。我还记得我和爸爸妈妈上地里干活去我爸爸说让我拔草我说爸爸我渴了。然后我爸爸说你要是拔完草了我就给你买西瓜吃。我一听爸爸说这样的话我就来劲了。我就拔草也拔的快了。不一会我和爸爸妈妈就拔完了。我就问爸爸你去给我买西瓜吃。爸爸说好的我说话算数。我一听这个高兴极了。一到家我姐姐们就看到买的西瓜了。我那时候小我就告诉姐姐们说这是爸爸给我买的西瓜你们不要吃我的。最后爸爸说了一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呢。爸爸告诉我说姐妹之间要互相帮助才行呢。最后姐姐们生气了不理我了。好歹爸爸告诉我说让我去叫姐姐们吃西瓜来我一就赶紧去叫姐姐们去了。所以我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真不董事呀。我在这里对姐姐们说一句话姐姐对不起了。
我第一次干农活是十二岁那一年,那时候在农村像我这么大就帮家里干农活的不在少数,我们家地不多基本上二天就可以干完,说句实在话,那一次以后我就想,以后无论如何也不想种地,现在是想种也没有了,有时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着爸爸妈妈,村里的村民干农活,耳濡目染。
记得第一次干农活是上小学的时候,放农***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地里割麦子,放眼望去,金灿灿的小麦被风一吹,就像一片海洋。
挑选好合适的镢头,我三蹦两跳地来到地里。我挽起袖子,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割麦子,先拿麦苗到手里,弯着腰用刀猛的一割,就割下来了,割一会儿就腰酸背痛,看着爸爸妈妈手起刀落,觉得他们好厉害。
这时,妈妈微笑着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都得有个过程。只要多多练习,就可以干得很好了。”
顿时觉得天空晴朗了许多,干农活也是考验的耐力。
小时候第一次做农活是捡麦穗。
当时学校特别人性化,麦忙季节会放***,当然主要是老师们也要收麦子……
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到中原农村这片土地上,农民基本温饱全靠这几亩农田。作为农民的儿子,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农活,也是必然。
我记忆中,做的第一次农活,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捡麦穗。
那时天气已经很热了。大家戴着草帽挎着小篮子。有说有笑的去地里。
不过没多久就笑不出来了。天真的很热。 不停地弯腰捡麦穗也挺累。 捡了一半就有点儿不耐烦了,只能无精打***的继续麻木的捡,好不容易虚虚的捡了一篮。赶紧回家向父母交差。母亲挺高兴,不停的夸我勤快!
听到这里我就忍不住开心的笑了,更开心的是母亲拿出两分钱奖励我去买冰棍!
自己“辛苦”捡麦穗,获得一块冰棍,在“辛苦”一会,又是一个冰棍,再辛苦……
嘎嘎,这农活真好!连忙继续去“辛苦”捡冰棍,哦,不捡麦穗……
不过不久就有点后悔了,真的很热,想想冰棍的冰爽,忍了……
我现在眼前的目标,就是怎能让孩子们和我自己减脂减重?
首先来说,运动都可以减脂,但是有些运动对身体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伤害最大的首先就是近两年比较流行的户外暴走,这种暴走首先对心脏的负荷较大,其次是对膝关节的伤害也比较大。再者便是跑步,长期的跑步对膝关节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
说说推荐吧,户外的运动有很多,但都不建议长期的去只做某一样运动。
然后着重的介绍下在健身房里的减肥运动,分为有氧和力量。有氧的种类很多,现在健身房大部分都有,单车、跑步、游泳、操课还有一些私教小团课,新手在健身房的方面上推荐选择绳索器械较多的俱乐部,绳索器械使用简单而且危险小,大部分都绳索器械上都有简单的使用介绍,即使动作不规范也基本可以满足只是减肥的效果。再者有氧上推荐的是跑步机,但不要去快跑,我个人在减脂期选择的都是慢跑或者带坡度的慢走。
饮食上在这就不手打了,我前面的一些文章有很多是介绍减脂或者增肌的训练,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我看一下,还有一些自己的训练视频。
此刻,我已经带着孩子共同减肥了10天了,我家老大,10岁,157高,10天前,56.5公斤,爱吃零食爱喝饮料,老师告诉他希望他做个精神小伙,他还比较听话,回到家就告诉我要开始减肥了,从那天起,我就陪他一起吃减脂餐,刚好碰到五一***期,也有[_a***_]能充分做减脂餐,今天早上(5月6日)体重为52.5公斤,这期间零食饮料一概不碰,我觉得10岁的孩子有这个决心也是很不错的,我们的目标是47公斤,计划6月底完成,让孩子轻轻松松减下来。我自己本身163高,体重48-49公斤左右,一年前体重是54公斤左右,也是花了2个月时间,吃减脂餐,瘦下来的,此后一直坚持半减脂饮食,坚持到现在,一年多了,体重比较稳定了,偶尔大吃几天,也不怎么影响体重了,可能更多的习惯了低脂低油低盐饮食了。所以,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减肥了,那就从此刻开始,坚持下去。
岁月匆匆,70和80后的敢不敢晒晒你们曾经和现在的对比照片?
我的生日是1982年7月13日,跟著名导演司马瑞东、编剧李泽露同年同月同日生。今天是福垊的人生13511天,早过而立却没而立,年仅不惑仍是迷惑,回顾自己走过的日子,感慨万千。
这是2019年7月3日17点08分54秒,在郑州市新郑飞机场拍的照片。这是公休期间陪着家人去大连游玩乘坐飞机前的***照,这是我人生的第三次坐飞机。第一次是2004年6月25日,当时在深圳中兴通讯学院培训了一个月,培训结束打道回府算第二次坐飞机。下面在看看我的第一张照片。
1984年2月16日拍摄的照片,是我人生最早的照片。这一天是农历的正月十六日,我人生的583天。当时,我的父母到照相馆给我以及我的姐姐照了像。我姐一张独照,我一张独照,我们姐弟俩还合影了一张。当时是她站着我坐着,她还扶着我。上图就是我的独照,我一个人手捧着花朵,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睛却看着父母,唯恐担心他们不要我。
这是2000年拍的照片,那时已经过了十六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而进入了十八岁的风季。当时,这是我上中专即将毕业的照片,要送给同学们的。虽然我上的是中专,但在当时我已经参加自学考试都一年了。
19岁走入了工作岗位,我那时是个十足的愤青后来成为奋青。当时最敬佩的人是岳飞,管喜欢看得还是地图,最想了解的国家是俄罗斯。因为有这样的兴趣爱好,也为以后关注历史话题与国际话题奠定了一个基础。打小我就喜欢文史地,而八个小时外的时间,我也基本用在了这个爱好之上。
我于1***9年3月出生在陕西农村。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40岁,步入了人生中年,对青春岁月说再见了。人们常说:男人四十一枝花。但愿如此吧!在我看来,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魅力,若是有心人,人生处处皆风景。
我发几张个人原来的和现在的个人,供大家交流。
图一是我1***9年9月的照片,也是迄今为止我个人最早的一张照片,在箱底保存了近40年了,以至于照片出现斑驳的痕迹,看起来模糊不清。
当时我才过半岁,家人为了纪念我过半岁,心里惦记着要给我照一张相。但那时照相并不容易,有照相设备、会照相的人很少。终于在几天后,村里来了一名走村串户,依靠照相挣钱的照相师。听到照相师的吆喝声后,家人立马把他请到我家院子来,就诞生了这张照片。
图二大约是1983年3月拍摄的,当时我刚过完4周岁生日,正好那几天又碰到了一名照相师来村里,家人就把我的三个堂哥拉来,他们分别大我6岁,3岁,2岁,我们四人一起照了这张相片。我和最小的一个堂哥站在中间,两个年龄较大的站在外边,我左手扶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凳子,上边还放着花瓶做装饰,我们身后是布景。
图三是1996年9月拍摄,当时我17岁,周末去我们市里游玩后,在火车站准备乘火车回家时,一个照相师说服我照一张相做留念。我记得,当时照一张相,外加洗一张照片需要5元,我是学生,没有多余钱,就只照了一张。23年过去了,我身后被爷爷拖着的小丫头,如今肯定是大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