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喜欢蹲着吃饭吗?为什么?
陕西几大怪:面条象腰带,锅盔象锅盖,有了辣子不吃菜,凳子不坐蹲起来。
还有:房子一边盖,帕帕头上戴(最早是一大块白纱布,后来是一种大的方形手帕,妇女们用来盖头发防尘土飞扬的)。
陕西八大怪,有凳子不坐蹲起来就是其中之一怪。确实在过去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农耕时代,生活节奏比较慢,人们利用吃饭的时间可以互相交流,每到中午饭时,各家男人端着自已老婆做的大碗捞面到家门口凑在一起吃,一是热闹,可以互相交流,陕西话叫谝闲传,二是可以显示自家婆姨的做饭的手艺,显示自已在家里的地位和身份,老婆给自已的饭做的好,三是利用吃饭时间凑凑热闹,休息休息,时间但不会很长。因为陕西人以吃面为主,中午一顿油波’面是少不了的,也不需要多少菜,所以一大碗面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吃,也就不拿凳子了,顺便一蹲,简单了事,长期养成了蹲着吃饭的习惯。现在想起当年在家门口与邻居们一起蹲着吃饭的热闹情景,蛮怀念的。再说蹲着吃饭吃能吃到八九成饱,也利于养生,其实也挺好的。现在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农村人口不多,也热闹不起来,都在家里吃,蹲着吃饭的也就越来越少了。现在陕西城里人已经没有蹲着吃饭的了。再说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陕西人吃饭又很讲究,虽然仍然中午少不了一碗面条,但这碗面条比过去更讲究了。而且住在楼房,只能坐着上餐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陕西人蹲着吃饭将成为历史。
地方习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民间流传的八大怪,其中就有,房子一边盖,面条象裤带,橙子不坐墙角墩,油泼辫子一道菜,秦腔一声吼,民间习俗蕴含很浓,这也是陕西人豪放的写实。
这应该是个人习惯,没有为什么?过去生活艰苦,条件不好,农村人农忙时间,把时间抓的紧,闲坐着吃饭麻烦,没有蹲着吃饭快倢省时。
闲时又喜欢在院子外,和邻居在一起吃饭,谝闲传,拉家常,说笑话,时日久了,就习惯于这个姿势,没有什么讲究和原因!
现在已经没有这个习惯了,都在自己家里吃饭,但老人们时不时会蹲着吃,孩子们都会叫到饭桌上,只有不孝的也不管,随大人做了。
首先这个蹲在陕西话里叫“圪蹴”(gè jiū),也是有名的陕西八大怪之一:板凳不坐蹲起来。在80年代初期以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农村。
先说为什么蹲,众所周知,陕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以前的经济作物基本上就是小麦,玉米,油菜籽。人们在劳作的间隙需要休息,只有两种方式,要么圪蹴着,要么就坐在田间地陇或者劳动工具上(如锄把,锨把等)。而坐在地陇上有潮气并且裤子难免会弄脏,锄把锨把就是一根棍儿,坐着不舒服。所以久而久之,大部分人就练就了“圪蹴”这个功夫。
圪蹴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午饭时间里,一大群人端着一老碗裤带面,圪蹴在村头,村口或者大树下。吸溜吸溜呼噜呼噜的吃面声,再夹杂着五大三粗的聊天声,真是一副“中午一碗裤带面,给个皇上也不换”的样子。
同时呢还有一句老话“圪蹴吃饱,站起刚好”。就是说蹲着吃饭吃个饱,站起来后也就是八分饱,回家喝点面汤溜溜缝,刚刚好。(卧爷wó yè)(哈哈哈,我理解就是“睡在那,像个爷一样”)
然后就是冬里农闲时,三五成堆,穿着一身老棉袄,圪蹴在墙根晒太阳。谝谝闲传,逗逗嘴,拉拉家常。
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那种端个老碗圪蹴在一起吃饭的画面越来越少,几乎已经绝迹了。但是有些偏远或者贫穷的农村地区,偶尔还能看见。
我自己也很怀念小时候在农村所看到的那种场景。日子虽然过的穷,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一种朴实纯真的关系确是令人羡慕。不像现在,吃的好了,但是却少了那些能和你一起圪蹴下来谝闲传的人。
凉拌豆芽的家常做法是什么?
豆芽的做法有很多,可以小炒,可以凉拌,全看个人喜欢,那么怎么做凉拌豆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家常的做法。
步骤1.先把豆芽清理干净,摘掉下面的根芽。
步骤2.凉拌菜,最关键的就是调酱汁了,这是好不好吃的关键。准备一个小碗,在碗里倒入少许生抽,少许醋,一勺糖,一勺蚝油,少许辣椒油,可以切点大蒜末,拌匀,调成酱汁。
步骤3.烧一锅热水,把理好的豆芽放入锅中焯水,等豆芽变软即可捞出,装入盘中。
步骤4.切点香菜,红辣椒,放入豆芽中,再倒入酱汁,拌匀,美味的凉拌豆芽,就做好了。
是不是很方便?夏天胃口不好时,做做这道家常的凉拌豆芽,是不是瞬间能食物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