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喜欢蹲着吃饭吗?为什么?
一直以来,陕北人以淳朴,憨厚的态度生活,一首首信天游,一条条山沟沟,一句“捡畔”上等哥哥回来呦,一首首陕北名歌唱遍四海,陕北文化就此走出去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安塞腰鼓,绥德秧歌,横山说书,清涧道情,慢慢的都在被世界认识……!说到吃饭,陕北人过年过节家人团聚了,就会炕上放个方桌子,一家人围着桌子,双腿盘腿坐在炕上,夏天天气比较炎热,过事情(结婚,丧事)吃“饸涝”大家都会找个台台,或者‘捡畔’上“各揪”哈(蹲下)吃,有一句民间谚语“各揪哈吃饱站起正好”来衡量自己吃饱了!秋冬天中午老汉们吃过饭,都会去比较热闹的地方,农村就是桥上,小卖部周围,靠墙各揪哈,大家都会互相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子女成就作为话题!陕北有很多很多民间文化,的确值得去发掘!
曾经有同学问我:“哇,你是陕西人呀,那肯定会唱秦腔吧” , “你们那的人是不是都喜欢打腰鼓,你们那很多窑洞吧”,“听说你们那没有米饭,都吃面食”???
“额.……..” 好吧,对于这样的提问,我只想说“没错我们陕西人吃饺子都是面馅的,我们吃不起面的人才吃菜呢……”
今天看到“陕西人都喜欢蹲着吃饭”的提问,我想到一个笑话:一个外地女婿跟着关中女友回家,午饭岳父蹲在墙角吃,小伙子不好意思说:来,伯父给你凳子。
“小伙子真懂事”,说罢蹲在椅子上继续吃面。小伙看傻了……
当然这只是笑话,要说陕西人都喜欢蹲着吃饭嘛,当然不是。先说地域上,陕西分陕北关中陕南,陕南饮食习惯偏巴蜀风,从这一点就不能说陕西人都喜欢蹲着吃饭。
小时候去农村,确实那时的村里人吃饭是喜欢蹲在外面。
板凳不坐蹲起来。其实,蹲姿是人类古老的一种姿态,是人类智慧地使用仿生学的结晶。在陕西土话中叫圪蹴gejiu,象土坷垃一样蹲着缩下,即跳跃前的下蹲。陕西人讲究:站着累,坐着窝,只有圪蹴最受活",蹲着是一种功夫,一种习俗。
奥,不光陕西的爱蹲着,我们菏泽老家的也喜欢蹲着,这有啥,就是大家喜欢热闹,平时农忙,吃饭时大家一起聊天,胡侃八侃的开心。就是端着碗拿着馍就没法拿凳子啦,就走那儿蹲那儿。好听人说笑。
这应该是个人习惯,没有为什么?过去生活艰苦,条件不好,农村人农忙时间,把时间抓的紧,闲坐着吃饭麻烦,没有蹲着吃饭快倢省时。
闲时又喜欢在院子外,和邻居在一起吃饭,谝闲传,拉家常,说笑话,时日久了,就习惯于这个姿势,没有什么讲究和原因!
现在已经没有这个习惯了,都在自己家里吃饭,但老人们时不时会蹲着吃,孩子们都会叫到饭桌上,只有不孝的也不管,随大人做了。
陕西几大怪:面条象腰带,锅盔象锅盖,有了辣子不吃菜,凳子不坐蹲起来。
还有:房子一边盖,帕帕头上戴(最早是一大块白纱布,后来是一种大的方形手帕,妇女们用来盖头发防尘土飞扬的)。
陕西人喜欢吃蒸菜吗?
从河南牵去西安很多人,并且还在西安落户了。同时陕西也是以面食为主,河南三门峡地区人次去西安。这有点像焦作温县人爱去郑州不爱去焦作一样。距离应该是近一点儿。那么这样肯定又人回去那边做生意生活,就是出现融合。所以陕西人也喜欢吃蒸菜。蒸菜简单。把青菜淘洗干净空水,晾一下水分似干非干时拌面,然后在煮开水的笼子里放篦子,篦子上铺干笼布把拌面菜给铺上。盖上盖子蒸20分钟。把蒸菜盛到盆子里挑散。晾凉可以拌上盐蒜汁即可。
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就是陕西人,具体点就属于陕南人。蒸菜喜欢吃,但是不太常吃。我们一般做的是蒸米粉肉,蒸扣肉,蒸丸子和蒸碗碗菜。其他的基本上没有了,陕西分为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地理差异比较大,比如说关中陕北吃的都是面食为主,而我们陕南吃的主要是大米。口味上差异很大,所以蒸菜爱吃的情况也不一样。 作为陕南我们口味接近四川,喜欢麻辣的,口味和陕西其他地方不一样。蒸菜平常也吃,一般家里就做,米粉肉,米粉排骨吃。其他的蒸菜,一般不做,过年的时候才做。所以说,作为陕南而言,蒸菜喜欢吃,但不常做。
您好,陕西人喜欢吃蒸菜,有蒸土豆丝(有的地方叫拨烂子),蒸豇豆,蒸菜叶子、蒸菜疙瘩……营养又健康,减肥人士以及老人小孩都可以吃。下面我来说说家常版的蒸菜做法。
做法如下:
第一步,将芹菜叶子洗干净,控水备用;
第二步,将土豆洗干净,去皮,然后擦成丝,泡盆中十分钟,捞出控水备用(目的是洗掉土豆丝上的淀粉后蒸出来不那么粘)。将大葱切碎备用。
第三步,将土豆丝和芹菜叶子倒入干净的盆中用筷子搅拌均匀,然后倒入干面粉,加入适量盐和十三香,搅拌,让每根土豆丝和芹菜叶子都能均匀的沾到干面粉。
第四步,将盆中拌了干面粉的土豆丝倒入蒸笼。先烧开水,再放蒸笼蒸,锅开蒸五分钟后,揭开锅盖用筷子将蒸菜翻一翻,盖锅再蒸三分钟就可出锅。
第五步,出锅后可热吃,浇上蒜汁,浇上辣椒油,芝麻,拌匀,即可享用。
陕西关中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秦汉以来所流传至今的陕菜在中国也有着一席之地。
陕西人当然喜欢吃蒸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八大碗,其中就有几种蒸菜比较经典。
蒸八宝饭:
蒸扣肉(木梳背子,陕西叫法)
粉蒸肉:
蒸丸子:
蒸方块肉:
蒸槐花:
陕西人勤劳永敢,质朴,八百里秦川,一声秦腔走天下。
陕西的蒸碗系列比较丰富,历史也比较悠久。
1、蒸蔬菜有蒸豆角,蒸麦饭,好多时令蔬菜都可以蒸来吃。
2、肉类有蒸酥肉,蒸丸子,红肉等等。
不过有好多蒸碗系列都失传了,一些年龄很大的老厨师才会做。
韩合一带有名的十三花,大部分是蒸的,不过这个很少有店卖。
我们店里把十三花精简成八个,名叫:韩城八碗,我附上图片。
有1、蒸丸子,2、蒸酥肉,3、蒸排骨,4、白肉,5、红肉,6、蒸大黄米。剩下两个是凉菜,酸辣白菜和菠菜粉条。
农村谚语“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是什么意思?
农村谚语“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什么意思?
这句话让我想起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两句话虽然挨不着,却有着相似之处。清明和冬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都是描写下雨之后的情景,只不过清明是雨纷纷,冬至是雪纷纷。清明雨后,人们的心情像那阴霾的天气一样沉重;而冬至落雨,导致夜黑风高星不明,大雪纷纷人们走路困难,出行不便。
小时候,听过很多关于冬至的俗话:“冬至雨,春节晴”。说的也是冬至落雨,不同的是说冬至下雨,春节期间却可以阳光灿烂。“晴冬至,年必雨”,和上句正好相反,冬至这天如果天气晴朗,那过年的时候必定要下雨。至于这些谚语是不是百分百正确,不敢保证,我想既然是流传下来的,应该有其道理吧。
如果说冬至落雨,真的可以让数九以后的冬天有纷纷大雪,那么就算星不明,就算步难行,我想农民们也情愿冬至落雨,情愿大雪纷纷步难行。因为只有大雪可以带来好年景,只有大雪可以保证麦子安全的度过冬天,来年麦子丰收。
在我的老家有这样的讲究:说冬至开始的第一九的每一天,关系到接下来的八个九,也就是说第二天关系到二九,第三天关系到三九,依此类推。如果第二天下雪,那么证明二九就会是多雪的天气,如果晴天就预示二九基本也都是晴天。三九四九往下都是一样的道理。
其实这些谚语不可能完全正确,有时候或许能巧合,有时候却也未必那么准确,农民们只是根据一些常规推理,来预测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