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家里老人去世,子女不能回家奔丧该怎么办?
现在正是疫情期间,很多城市都是在封闭状态,如果家里老年人去世,远在外地的女儿们,想回来奔丧,真是不允许的事,因为疫情的关系,都害怕把外地的疫情带到自己的家乡来,到时候会伤及无辜,也会有家乡的人民带来麻烦,但是这个无可奈何,真叫儿女们揪心。
我这里有个真实的故事,就在几天前,我表舅妈去世了,就给我们打电话,招呼我们去送她老人家一程,我表舅妈家在本市农村住,我们去参加也是很方便,因为我们是一个市。
我们开车到农村去的时候,刚到她们的屯子边上,就看到有人看管通行,我们拿出手机出示健康码,在量体温,一切都正常才放行,等到我们到表舅妈后,就看到屯中人都去参加,但是也没有多少人,因为不让人太聚集。
我们到那里后,就听我舅说我两个表弟在外地都没回来,如果回来都得隔离14天,等到他们隔离完后,去世的老人真的等不起,我跟我表舅说,现在正是疫情期间,我们要全民抗疫,无条件的服从规章制度。
在本市的亲朋好友,到场的屯中各位老少爷们,只能仰仗这些人帮助我表舅料理我舅妈的后事。
但是在疫情期间,办白事也是简单,不让人员太聚集,只是够用人手就行,也不让办酒席,人们办完事以后都各自回家吃饭,有十多个人就把这些事情办齐了。
我村里一老人昨天下葬,老人二儿子在上海工作,听到消息就匆忙往河南商丘赶,下车就被拉去隔离,老人大儿子在家里和村邻帮忙把老人下葬了。
孩子都不在家的也是亲戚邻居帮忙,疫情期真的很无奈!
疫情之下,当先考虑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老人去世可交给在老家的亲人们打理后事,如果老家没有亲人,村里的干部也会出面主持的。
如果一意孤行,从隔离区跑回去,万一造成疫情传播,后果不堪设想,这样也害了老家的人。
国家为了人民的安全下大力度做好防疫工作,我们能做的就是要严格按照所以地区政策执行,不搞特殊化。说句实在话,人活着的时候我们作为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尽自己所能为父母提供好的生活,父母陪我们慢慢长大,我们陪他们慢慢变老,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到最后不给我们自己留有遗憾。
按说直系亲属去世,在外的子女是肯定要回去奔丧的,即使再远、再艰难。
但是这两年疫情防控确实也很重要,因为除了自身安全外还关系着社会公众的安危。 建议根据当地政策,尽量能回料理后事。丧事可以简办。如果疫情防控很严峻实在是脱不开,那也没办法了。
如果一个高级医生把患者分成等级来服务,并且把患者训死了,这是什么行为,应该怎么理?
首先很同情患者及家属,理解他们的心情。但冷静理智地讲,判定医疗过程是否有过错要依据事实,看是否违背医疗常规,医德规范、医疗法规等,医院要举证倒置,对这个***并未完全说明情况,所以不便判断。患者如存在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找专业的律师来解决这个问题。
看了这个情况描述,我感觉***消息的成份多。原因如下:
一,医院分***十等,即一,二,***医院,每级又分甲,乙,丙三等。共九等,***医院可有特等,所以就成了***十等。通常一个县的医院不可能是个***医院。
二,lCU病房又叫重症监护病房,它一定是集中了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设备精良各种救治仪器,具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病房。医护人员会不断巡视,有专护,不会没有人。
三,刚来的和进修的医生是不会让他们在ICU顶班的,也许这种医生会出现在ICU,但通常是跟在主管医生的后面,没有发言权。
三,高级职称的医生是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能熬到这个份上年龄起码在近50岁以上,也应有点医德修养,能说这么粗鲁的话不知他是怎么走过来的。照描述的德行,应该早出事了。
四,描述的非常混乱:说病人时是:恐惧绝望焦虑,大汗淋漓,用劲全身力气大喊。说医生时是:该用的药和技术没用,人死了一周,病历还没写完。年轻医生承认有问题,医务科高级医生和院长坚绝抵赖。空洞而抽象,可信性不高。
五,错别字连篇,救治写成“就治”,进修写成“精修”,练没了写成“炼没了”,承认写成“成认”,题目中应该怎么处理写成“应该怎么理”。看的很费劲,想理解很难,想误解很易。要去打官司,一定难倒法官大人。
至于描述中反映的问题,我觉的还是可取的,就是把患者分成等级服务,这就是涉及到医疗公平问题。医疗公平也是人们平等权利的一部分,***享有就医的权利,就医时应享受到平等的待遇。这个待遇就是不因人的高低,贵贱,有钱,没钱,同样的病,很到同样的治疗。同是病人得到一样的呵护。用本该用的药,住无差别的病房,得到同样的爱心护理。
但事实上,这是得不到的。比如有钱时就能用好药,用进口药,没钱,就只能用便宜的药或替代药。有钱也可以选择家化病房,没钱,就只能住大间。这就是事实上的不公平。在商品经济时代,我看还没有改变的可能。但花同样的钱,能否得到同样的待遇呢?比如描述中这位老者,***如他和别人花了同样的钱来住院,医护就应该一视同仁,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也是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同等待遇,也算一种公平。但真正的医疗公平应该是无差别的,只要是病人都应得到的,这才是不分等级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