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vip之夜是什么时间?
12.15~12.17(14:00-24:00)。
滁州白云商厦第19届VIP贵宾之夜火力全开,巅峰让利[庆祝][庆祝]即将呈现 敬请期待🎉🎉商场活动时间:12.15~12.17(14:00-24:00)
如何评价朱文正?朱文正又是如何丢了性命的?
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评价朱文正那就是他具有杰出的军事头脑,可是缺乏基本的政治思维,或许朱文正就是一个带有天才军事思维的孩子。他渴望他的表现能够得到大人的认可,而当大人不认可他的时候,他就会想一个孩子一样耍自己的小脾气。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脾气,而造成了最后悲剧的结果。
朱元璋的成功路上,他的亲缘关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朱文正是他的侄子,李文忠是他的外甥,沐英是他的养子,夫人马氏也是一个贤内助。朱元璋这个人虽然说有多疑,残忍的一面,但其实他非常在乎亲情。如果不是朱文正做出了让他无法容忍的事情,他是不会软禁朱文正的。
朱文正在《明史》中的记载记录其实并不多,只有聊聊几件。
太祖为吴王,命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及再定江西,以洪都重镇,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乃命文正统元帅赵得胜等镇其地,儒士郭之章、刘仲服为参谋。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号令明肃,远近震慑。居无何,友谅帅舟师六十万围洪都。文正数摧其锋,坚守八十有五日,城坏复完者数十丈。友谅旁掠吉安、临江,俘其守将徇城下,不为动。
这是朱文正在朱元璋成功路上做出的最大贡献。张士诚、陈友谅作为朱元璋的两大对手,在早期的时候其实力都强于朱元璋,而这里面以陈友谅更为强大。在陈友谅与朱元璋的交锋中,他们最早的一次正面交锋就选择在了重镇洪都,洪都作为朱元璋的一个重要屏障,为了保证不失,于是选择了他的侄子朱文正来坐镇。后来陈友谅率兵六十万攻击洪都,都被朱文正牢牢的挡在了外面,最终等来了朱元璋的援兵。而最终能够击败陈友谅和朱文正能够固守洪都不失是分不开的。所以说,朱文正的功绩丝毫不亚于徐达、常遇春。这是朱文正军事能力的体现,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辉煌。
那么朱文正在历史上留下来的第二件事又是什么呢?
比长,涉猎传记,饶勇略,随渡江取集庆路。已有功,授枢密院同佥。太祖从容问:“若欲何官?”文正对曰:“叔父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太祖喜其言,益爱之。
其实朱文正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朱元璋夸奖自己,他是在表现自己不计较功绩,但并不是真的不计较,结果朱元璋信以为真,真的没有奖励自己,甚至都没有多夸朱文正几句。于是朱文正的内心开始不平衡了。
太祖还京,告庙饮至,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将士金帛甚厚。念文正前言知大体,锡功尚有待也,而文正不能无少望。性素卡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任掾吏卫可达夺部中子女。按察使李饮冰奏其骄侈觖望,太祖遣使诘责。文正惧,饮冰益言其有异志。太祖即日登舟至城下,遣人召之。文天上仓卒出迎,太祖数曰:“汝何为者?”遂载与俱归,欲竟其事。高后力解之曰:“儿特性刚耳,无他也。”免官安置桐城,未几卒。饮冰亦以他事伏诛。
朱元璋赏赐了所有的有功之臣,包括那些洪都之战中表现不如自己的人。朱文正见到这个结果心理都出现了不满,于是开始了自己暴怒、残忍的一面,后来被手下的人所告发。至于文中说他有异志,我是坚决反对的。如果他真的反对朱元璋,朱元璋来到他所镇守的城下,他完全可以杀了朱元璋,可是他并没有。还是仓促出迎,结果被朱元璋教训了一顿。后来的结果就是被朱元璋所软禁起来了。
从《明史》对朱文正的记载来看,其实朱文正这个人很单纯,因为他从小失去了父亲,所以他把朱元璋当做自己的父亲。他守洪都城是为了朱元璋,他故作大度也是为了朱元璋,后来他的暴怒、残忍其实也都是希望朱元璋能够重视自己。他就像是一个孩子,这一生都是为朱元璋而活的。他对朱元璋的畏惧与尊敬,就像是一个孩子对待自己的父亲。他要真有异心,完全可以在朱元璋到他的地盘找他的时候杀了朱元璋。只不过,他的悲剧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侄子。在朱元璋的那个位置上,注定他不能给予朱文正父亲一样的关怀。
从军事上来说,朱文正确实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战将,在洪都保卫战中,以4万军队阻挡了陈友谅60万大军整整85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但他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的悲剧,使他郁郁而终。
朱文正(1336-136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其父朱兴隆,乃朱元璋的大哥,早亡,朱兴隆死后,其妻子王氏带着年幼的朱文正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对这个侄子甚是喜爱,将其当作亲生儿子看待,悉心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将领,朱文正也确实不负朱元璋厚望,在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中,多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对此朱元璋也是深感欣慰。
朱文正的军事生涯巅峰主要是在洪都保卫战中。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陈友谅统兵60万,进攻洪都,此时,朱元璋倾举国之兵正与东吴张士诚东线作战,无暇西顾,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张士诚,朱元璋便给朱文正下了死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援军到来。
此时,洪都守卫兵力仅有4万,而陈友谅的汉军号称60万,并且来势汹汹,兵威正盛,如要硬碰硬的话,无疑是以卵击石,摆在朱文正面前的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朱文正确实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将领,在他的有序调配之下,以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多次挡住陈友谅的多次疯狂进攻,虽然洪都城墙被攻破多处,但洪都始终牢牢掌握在他手中,硬是在洪都坚守了整整85天,沉痛打击了汉军的嚣张气焰,同时还极大地消耗了汉军的有生力量,最终等到了朱元璋援军的到来,对此,陈友谅也只能是望城兴叹,悻悻退兵。
洪都保卫战的胜利,使得朱文正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也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同时也为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最终鄱阳湖决战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战略主动。
但随着洪都保卫战的结束,朱文正的军事生涯也匆匆落幕,究其原因,这一切悲剧还是源自于他的性格缺陷。
朱文正固然有不世出的军事才能,但后世对他的评价普遍是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他在随朱元璋征战中,屡次立下大功,因此,朱元璋曾经问过他想要什么封赏,这时朱文正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度,信誓旦旦地表示:"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这让朱元璋感到非常欣慰,认为自己这个侄子顾大局、识大体,对他愈加喜爱,封赏也就此作罢。